学习物理网--轻松搞定高中物理!

学习物理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材同步 > 高一同步 >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必修一)

时间:2021-06-02 22:1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第3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 4 节 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 、 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特点 (1) 初速度为零. (2) 受力特点:只
第3节 牛顿第三定律

4节 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特点

(1)初速度为零.

(2)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无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3)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ag,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

(4)运动特点: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定义:在同一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2方向:竖直向下的.

3大小: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略有不同.在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在赤道上最小,为9.780 m/s2;在两极最大,为9.832 m/s2.在地球上同一地方的不同高度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也略有不同,随高度的升高,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但在高度相差不太大时,不需要考虑重力加速度的微小差异.

知识点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x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x.

(4)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xgT2.

(5)平均速度:=.

(6)若从开始运动时刻计时,划分为相等的时间间隔T,则有如下比例关系

T末、2T末、3T……瞬时速度之比v1v2v3∶……123∶……

T内、2T末内、3T……位移之比x1x2x3∶……149∶……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位移之比xxx∶……135∶……

(7)若从运动起点(初位置)划分为连续相等的位移x,则有如下比例关系

连续相等的位移末的瞬时速度v1v2v3∶……1∶……

推证:由v2v2ax可直接得到.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1(1)()∶……

典例分析

一、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1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

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 A选项中,竖直向下的运动,有可能受到空气阻力或其他力的影响,下落的加速度不等于g,这样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B中,物体有可能具有初速度,所以选项AB不对.选项C中,因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由加速度的概念a可知,ΔvgΔt,所以若时间相等,则速度的变化量相等;选项D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判定是正确的.

答案 CD

归纳总结:(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当自由下落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才做自由落体运动,如空气中由静止释放的铁块.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作用.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自由落体运动,一定要看它是否满足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2 从离地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4)落地时小球的速度.

解析 (1)hgt2,得落地时间t s10 s

(2)1 s内的位移h1gt×10×12 m5 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内的位移为h9gt×10×92 m405 m

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为h10hh9500 m405 m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 s,其位移为h5gt2×10×25 m125 m

(4)设落地时速度为v,由公式v22gh

v m/s100 m/s

答案 (1)10 s (2)5 m 95 m (3)125 m (4)100 m/s

归纳总结:(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和推论.

(2)求解第n秒内的位移时,应为Δhnhnhn1,有些同学往往误解为Δhnhn.

自我检测

1.一个铁钉和一团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棉花团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

C.铁钉不受空气阻力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答案 B

2.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产生自由落体的条件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其运动性质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只要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它们就一定同时落地。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

3.唐代大诗人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

(1)以三尺为1 m,可估算出水落到地面的速度为(  )

A100 m/s                              B140 m/s 

C200 m/s                              D1 000 m/s

(2)下落一千尺和三千尺时的速度之比为(  )

A11                                 B1 

C13                                 D19

解析 把瀑布的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三千尺换算成1 000 mg10 m/s2,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得v m/s140 m/s.

下落一千尺和三千尺的速度之比为

这样算出的速度值是不计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从很高处落下的水滴随着速度的增大,阻力迅速增大,最后将以一个稳定的速度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并不大.

答案 (1)B (2)B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v00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B.满足x1xx135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下落的相等时间的位移一定满足x1xx135

D.质量大的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A错误。满足B叙述规律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并非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B错误。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D错误,只有C正确。

答案 C

5.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C.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解析 要注意它们是同时自由下落的,所以两个物体下落是同步的,并且加速度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甲先落地罢了.

答案 BC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大

B.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

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等,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由于惯性具有水平初速度,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雨滴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有关,速度增大时阻力增大,当雨滴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阻力与重力相比不可忽略,不能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可忽略不计,可认为只受重力作用,故D对。

答案:D

7.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已知声速为340 m/s,则(  )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 m

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34 m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解析 由于人耳能区分两个声音的时间差为0.1 s,因此两滴水落到盘子的时间差必须不小于0.1 s,则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hgt20.05 m.它与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无关.因为不管人耳距水龙头多近或多远,时间差都由水滴落到盘子的时间差决定.

当听到n次声音时,事实上的时间间隔为(n1)次.

hg()2g.

答案 D

8.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物体,它在第ns末的速度比第(n1) s末的速度大________m/s;它在第n s的位移比第(n1) s内的位移大________m.

解析 由vngntvn1g(n1)t

Δvvnvn1gt.

t1 s时,Δv9.8 m/s

hng(nt)2hn1g(n1)2t2

hn2g(n2)2t2

得第ns和第(n1)s内位移分别为

xnhnhn1xn1hn1hn2

其差值Δxxnxn1gt2

t1 s时,Δx9.8 m

答案 9.8 9.8

9.有AB两个小球,在不同高度上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下落1 s后,B球开始下落,两球同时落到地面.已知B球离地面高度为20 m,问A球从多高处下落?(g10 m/s2)

解析 先求出B球下落的时间,根据hgt2,得t 2 s,故A球下落的时间是3 s,下落的高度为hAgt×10×9 m45 m.

答案 45 m

10.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实验时,甲用一只手在直尺下部做握住直尺的准备,当看到乙同学放开手时,他立即握住直尺.如果测出直尺下降的高度为11.25 cm,请你计算甲同学的反应时间.(g10 m/s2)

解析 hgt2 t s0.15 s

答案 0.15 s

11.如图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时开始记时,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g10 m/s2)

解析:杆下端到A点时,位移为5 m,5 mgtt11 s;杆上端到A点时,位移为20 m,20 mgtt22 s,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时间为两者之差,即:Δtt2t11 s

答案:1 s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