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简谐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通常用字母A表示,是标量. 2.振子完成一次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不论从哪一位置开始计时,弹簧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总是相同的. 3.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用字母T表示.其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4.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的频率,用字母f表示;其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5.周期与频率的关系是T=1/f.频率的大小表示振动的快慢. 6.用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的物理量叫相位,当t=0时的相位称做初相位,用字母φ表示. 知识点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x=Asin(ωt+φ). 1.x表示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A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表示振动的强弱. 2.式中ω叫做“圆频率”,它与周期频率的关系为ω==2πf.可见ω、T、f相当于一个量,描述的都是振动的快慢.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也可写成:x=Asin或x=Asin(2πft+φ). 3.式中(ωt+φ)表示相位,描述做周期性运动的物体在各个不同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是描述不同振动的振动步调的物理量.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相当于一个角度,单位为弧度,相位每增加2π,意味着物体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4.式中φ表示t=0时简谐运动质点所处的状态,称为初相位或初相. 5.相位差:即某一时刻的相位之差两个具有相同ω.的简谐运动,设其初相分别为φ1和φ2,其相位差Δφ=(ωt+φ2)-(ωt+φ1)=φ2-φ1. 知识点三、对全振动的理解 1.全振动的定义: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叫做一次全振动.如图所示,从O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O→A→O→A′→O;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 2.注意把握全振动的四个特征 (1)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1)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1)路程特征:振幅的四倍. (1)相位特征:增加2π. 知识点四、对振幅的理解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 2.振幅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用来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3.同一振动系统,系统的能量仅由振幅决定,振动越强,振幅就越大,振动能量也越多. 4.振幅与位移、路程的区别 (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而位移是由平衡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振幅的四倍,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振幅的两倍. (2)当物体做简谐运动时,振幅是定值;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时刻都在变化;路程则会持续不断地增加. 知识点五、对周期和频率的理解 1.周期(T)和频率(f)都是标量,反映了振动的快慢,T=,即周期越大,频率越小,振动越慢. 2.振动周期、频率由振动系统决定,与振幅无关. 3.全振动次数N与周期T和振动时间t的关系为N=. 典例分析 一、路程和振幅
(1)振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2)振子在5 s内通过的路程及位移大小. 解析 (1)振子从B到C所用时间t=0.5 s,为周期T的一半,所以T=1.0 s;f==1.0 Hz. (2)设振幅为A,由题意BC=2A=20 cm,所以A=10 cm.振子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4A,故在t′=5 s=5T内通过的路程s=×4A=200 cm.5 s内振子振动了5个周期,5 s末振子仍处在B点,所以它的位移大小为0. 答案 (1)1.0 s 1.0 Hz (2)200 cm 0 归纳总结:(1)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四倍振幅,则在n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必为n·4A. (2)振动物体在半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两倍振幅. (3)振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可能等于一倍振幅,还可能大于或小于一倍振幅,只有当初始时刻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时,内通过的路程才等于一倍振幅. 二、振动图像
(1)求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 (2)画出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3)写出该振子的振动方程. 解析 (1)弹簧振子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故振幅A=10 cm,振子在2 s内完成了10次全振动,振子的周期T==0.2 s. (2)振子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故t=0时刻,位移是零,经周期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故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3)由函数图象可知振子的位移与时间函数关系式为 x=10sin(10πt+π) cm. 答案 (1)10 cm 0.2 s (2)图见解析 (3)x=10 sin(10πt+π) cm 归纳总结:(1)为了写出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sin(ωt+φ),首先要明确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找到各物理量对应的数值,根据ω==2πf确定三个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间的关系,有时还需要画出其振动图象来解决问题. (2)在给定振动图象条件下,可由图象直接读出振幅A、初相φ0及周期T,从而写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Asin(ωt+φ0). 自我检测 1.(多选)下列关于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是矢量,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
C.振幅增加,周期必然增加,而频率减小 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频率固定,与振幅无关 解析 振幅是标量,选项A错误;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即Tf=1,选项B正确;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没有关系,周期的长短由系统本身决定,这就是固有周期,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2.周期为2 s的简谐运动,振子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60 cm,则在此时间内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次数和振子的振幅分别为( ) A.15,2 cm B.30,1 cm C.15,1 cm D.60,2 cm 解析 半分钟内全振动的次数n===15,每次全振动经过平衡位置2次,故半分钟内通过平衡位置30次,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则4A×15=60 cm,A=1 cm,只有B正确. 答案 B 3.如图所示,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间做简谐运动,从振子第一次到达P点开始计时,则( ) A.振子第二次到达P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 B.振子第三次到达P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 C.振子第四次到达P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 D.振子从A点到B点或从B点到A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 解析 从经过某点(A、B点除外)开始计时,则再经过该点两次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B对,A、C错.振子从A到B或从B到A的时间间隔为半个周期,D错. 答案 B 4.一个质点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x=5sin 5πt c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2 s B.第1 s内质点运动的路程是100 cm C.0.4 s到0.5 s内质点的速度在逐渐减小 D.t=0.6 s时刻质点的速度为0 解析 由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x=5sin 5πt cm,知圆频率ω=5π rad/s,周期T===0.4 s,故A错误;==2.5,1个周期内质点运动的路程4A=20 cm,所以第1 s内质点运动的路程是s=2.5×20 cm=50 cm,故B错误;0.4 s到0.5 s内质点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速度减小,故C正确;t=0.6 s时刻质点位移x=5sin(5π×0.6)cm=0,质点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D错误. 答案 C 5.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为0.8 cm,周期为0.5 s,初始时(t=0)具有正的最大位移,则它的振动方程是 A.x=8×10-3sin m B.x=8×10-3sin m C.x=8×10-1sin m D.x=8×10-1sin m 解析 ω==4π rad/s,当t=0时,具有正的最大位移, 则x=A,所以初相φ=,表达式为x=8×10-3sin m,A正确。 答案 A 6.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振子A、B,把A振子移到A的平衡位置右边10 cm,把B振子移到B的平衡位置右边5 cm,然后同时放手,那么( ) A.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B.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C.A、B运动的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无法判断A、B运动方向的关系 解析 由于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有关,由题意可知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振子的周期相同,则运动方向始终一致,故选A. 答案 A 7.有一个在光滑水平面内的弹簧振子,第一次用力把弹簧压缩x后释放让它振动,第二次把弹簧压缩2x后释放让它振动,则先后两次振动的周期之比和振幅之比分别为( ) A.1∶1,1∶1 B.1∶1,1∶2 C.1∶4,1∶4 D.1∶2,1∶2 解析 弹簧的压缩量即为振子振动过程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振幅,故振幅之比为1∶2,而对同一振动系统,其周期与振幅无关,则周期之比为1∶1. 答案 B 8.(多选)有两个简谐运动,其表达式分别是x1=4sin cm,x2=5sin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振幅相同 B.它们的周期相同 C.它们的相位差恒定 D.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 解析 它们的振幅分别是4 cm、5 cm,选项A错误;ω都是100π rad/s,所以周期都是 s,选项B正确;由Δφ=-=得相位差恒定,选项C正确;Δφ≠0,即振动步调不一致,选项D错误. 答案 BC 9.一个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为x=5cos cm,这个振动的振幅是______ cm,频率是______ Hz;在t=0.1 s时的相位是______;在1 s的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是______ cm. 解析 振幅可直接由表达式读出,A=5 cm,圆频率ω=2π rad/s,由ω=2πf知其频率f=1 Hz.t=0.1 s时,2πt+=0.2π+=π,即相位为π,因为f=1 Hz,则T==1 s,故1 s内通过的路程s=4A=4×5 cm=20 cm. 答案 5 1 20 10.根据如图所示的某振子的振动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1)算出下列时刻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①t1=0.5 s;②t2=1.5 s。 (2)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写成x=Asin (ωt+φ)的形式并指出振动的初相位的大小。 解析 (1)由题图知,x=Acos ωt=10cos (t) cm=10cos cm, 则t1=0.5 s时,x1=5 cm;t2=1.5 s时,x2=-5 cm。 (2)x=10sin(t+) cm,初相位φ=。 答案 (1)5 cm -5 cm (2)x=10sin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