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一、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 1.构造 如图1所示,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的. 图1 (1)原线圈: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线圈,也叫初级线圈. (2)副线圈:与负载连接的线圈,也叫次级线圈. 2.原理 电流磁效应、电磁感应. 3.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P入=P出. (2)电压关系:=. (3)电流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 由P入=P出及P=UI推出有多个副线圈时,U1I1=U2I2+U3I3+…+UnIn.
答案 (1)电压:副线圈电压U2由原线圈电压U1和匝数比决定. (2)功率: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1由副线圈的输出功率P2决定. (3)电流:原线圈电流I1由副线圈电流I2和匝数比决定. 二、远距离输电问题 1.减少输电电能损失的两种方法 (1)理论依据:P损=I2R. (2)减小输电线的电阻:根据电阻定律R=ρ,要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在保证输电距离情况下,可采用减小材料的电阻率、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等方法. (3)减小输电导线中的电流:在输电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UI,要减小电流,必须提高电压.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图2为例) 图2 (1)功率关系:P1=P2,P3=P4,P2=P损+P3. (2)电压、电流关系:==,==,U2=ΔU+U3,I2=I3=I线. (3)输电电流:I线===. (4)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损=I线ΔU=IR线=()2R线.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小到原来的.
答案 (1)P损=P-P′,P为输送的功率,P′为用户所得功率. (2)P损=IR线,I线为输电线路上的电流,R线为线路电阻. (3)P损=,ΔU为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R线为线路电阻. (4)P损=ΔUI线,ΔU为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I线为输电线路上的电流.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变压器不但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还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 ) (2)理想变压器能改变交变电压、交变电流,但不改变功率,即输入功率总等于输出功率.( √ ) (3)变压器副线圈并联更多的用电器时,原线圈的输入电流随之增大.( √ ) (4)变压器只对变化的电流起作用,对恒定电流不起作用.( √ ) (5)正常工作的变压器当副线圈与用电器断开时,副线圈两端无电压.( × ) 2.(人教版选修3-2P44第2题改编)有些机床为了安全,照明电灯用的电压是36 V,这个电压是把380 V的电压降压后得到的.如果变压器的原线圈是1 140匝,副线圈是( ) A.1 081匝 B.1 800匝 C.108匝 D.8 010匝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U1=380 V,U2=36 V,n1=1 140 则=得n2=n1=108. 3.(人教版选修3-2P44第5题改编)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a、b接在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两端,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现将变阻器的滑片从一个位置滑动到另一位置,观察到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了0.2 A,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了0.8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电压表V1示数增大 B.电压表V2、V3示数均增大 C.该变压器起升压作用 D.变阻器滑片是沿c→d的方向滑动 答案 D 解析 电压表V1的示数和a、b间电压的有效值相同,滑片滑动时V1示数不变,选项A错误;电压表V2测量的电压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原、副线圈匝数不变,输入电压不变,故V2示数不变,V3示数为V2示数减去R0两端电压,两线圈中电流增大,易知R0两端电压升高,故V3示数减小,选项B错误;理想变压器U1I1=U2I2,则U1ΔI1=U2ΔI2,ΔI2>ΔI1,故U2<U1,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选项C错误;因I2增大,故知R减小,变阻器滑片是沿c→d的方向滑动,选项D正确. 4.(人教版选修3-2P50第3题改编)从发电站输出的功率为220 kW,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05 Ω,用110 V和11 kV两种电压输电.两种情况下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之比为( ) A.100∶1 B.1∶100 C.1∶10 D.10∶1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输电线上的电流I=,则输电线的总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ΔU=Ir= 故====,故选A. 命题点一 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和动态分析 1.匝数比不变的情况 (1)U1不变,根据=,输入电压U1决定输出电压U2,不论负载电阻R如何变化,U2不变. (2)当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I2变化,输出电流I2决定输入电流I1,故I1发生变化. (3)I2变化引起P2变化,P1=P2,故P1发生变化. 2.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1)U1不变,发生变化,故U2变化. (2)R不变,U2变化,故I2发生变化. (3)根据P2=,P2发生变化,再根据P1=P2,故P1变化,P1=U1I1,U1不变,故I1发生变化. 3.变压器动态问题的分析流程
图4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R1消耗的功率变大 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电压表V示数变大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A1示数变大 D.若闭合开关S,则电流表A1示数变大,A2示数变大 答案 B 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副线圈中的电流减小,则R1消耗的功率及其两端电压均变小,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大,选项A错误,B正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副线圈中的电流减小,则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减小,电流表A1示数变小,选项C错误;若闭合开关S,副线圈电路中总电阻减小,副线圈中的电流变大,R1两端电压变大,R2两端电压减小,电流表A2示数减小;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变大,电流表A1示数变大,选项D错误.
图5 A.2 B.3 C.4 D.5 答案 B 解析 开关断开时,电路如图甲所示,原、副线圈的电流比=,通过R2的电流I2=,副线圈的输出电压U2=I2(R2+R3)=,由=可得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5I2,则U=U1+IR1=5I2+3I;开关闭合时,电路如图乙所示,原、副线圈的电流比=,通过R2的电流I2′=,副线圈的输出电压U2′=I2′R2=,由=可得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4I2,则U=U1′+4IR1=4I2+12I,联立解得=3,选项B正确.
甲 乙 1.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四点说明 (1)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 (2)变压器只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3)理想变压器本身不消耗能量. (4)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中的U1、U2、I1、I2均为有效值. 2.变压器与电路动态分析相结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清不变量和变量; (2)弄清理想变压器中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3)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进行分析判定. 1.如图6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1, 图6 A.电流频率为100 Hz B. C. D.变压器输入功率为6 W 答案 D 解析 由ω=100π=2πf得f=50 Hz,A错;由题知:Um1=12 V,则有效值U1==12 V.由=得U2=6 V,I2==1 A,B、C错;由能量守恒得P1=P2=U2I2=6 W,D对. 2.(2016·江苏单科·4)一自耦变压器如图7所示,环形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将其接在a、b间作为原线圈.通过滑动触头取该线圈的一部分,接在c、d间作为副线圈,在a、b间输入电压为U1的交变电流时,c、d间的输出电压为U2,在将滑动触头从M点顺时针转到N点的过程中( ) 图7 A.U2>U1,U2降低 B.U2>U1,U2升高 C.U2<U1,U2降低 D.U2<U1,U2升高 答案 C 解析 由=,n1>n2知U2<U1;滑动触头从M点顺时针旋转至N点过程,n2减小,则U2降低,C项正确. 命题点二 远距离输电问题 分析思路及常见的“三个误区” 1.分析思路:对高压输电问题,应按“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器”,或按从“用电器”倒推到“发电机”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2.三个误区:(1)不能正确地利用公式P损=2R计算输电线上的损耗功率导致错误;(2)不能正确理解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3和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ΔU的关系导致错误,三者关系是U2=ΔU+U3;(3)不能正确理解升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P1、降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4和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损的关系导致错误,三者关系是P1=P损+P4.
图8 A.() B.() C.4()2()2r D.4()2()2r 答案 C 解析 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U1=,根据=可得U2=·,又因为是理想变压器,所以T的副线圈的输出功率等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所以输电线上的电流I=,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P′=I22r=4r22,所以C正确,A、B、D错误. 3.如图9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1及输电线的电阻、理想变压器的匝数均不变,且n1∶n2=n4∶n3.当用户消耗的功率增大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9 A.用户的总电阻增大 B.用户得到的电压U4增大 C.U1∶U2=U4∶U3 D.用户消耗的功率等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答案 C 解析 当用户消耗的功率增大时,用电器增多,总电阻减小,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流增大,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可知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增大,而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1不变,则U2不变,可知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所以用户得到的电压U4减小,选项A、B错误;因为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则=,=,因为n1∶n2=n4∶n3,所以U1∶U2=U4∶U3,选项C正确;用户消耗的功率等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去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选项D错误. 4.(多选)如图10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若电厂输出电压u1=220·sin 100πt(V),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10 A.U1<U2,U3>U4 B.U1=220 V C.若U2提高为原来的10倍,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原来的 D.用户得到的交变电流频率为25 Hz 答案 AC 解析 远距离采用高压输电,然后降压后再使用,所以A正确;U1为有效值,应该是220 V,所以B错误;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损=2R线,所以C正确;由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可得交变电流的频率为f= Hz=50 Hz,所以D错误. 命题点三 变压器与交变电路的综合问题
图11 A.2∶1,16 V B.2∶1,20 V C.1∶2,16 V D.1∶2,20 V
答案 B 解析 由L2、L3并联后与L4串联,灯泡正常发光可得U2=8 V,P2=16 W,根据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P2=U2I2=U1I1,而I1=1 A,I2=2 A,所以U1=16 V,Uab=U1+UL1=20 V,=,故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1,只有选项B正确. 1.理顺交变电路中灯泡的串并联关系,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2.熟练运用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建立前后两个回路的联系. 5.(多选)如图12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确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1 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 C.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 D.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 答案 AD 解析 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当U=10U0时,因两灯泡均正常发光,故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电压为U1=U-U0=9U0,副线圈的输出电压U2=U0.因=,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由变压器电流关系=得=,则此时a、b的电功率之比为==,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6.(多选)如图13所示,有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压U,输出端接有一个交流电流表和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当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电流表读数为I,电动机带动一重物匀速上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3 A.原线圈中的电流为 B.电动机线圈消耗的功率为IU C.电动机两端电压为IR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答案 AD 解析 已知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通过副线圈电流为I,设通过原线圈电流为I0,根据变压器电流比公式有==,得I0=,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0=I0U=,故选项A、D正确;根据变压器电压比公式==,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2=,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P=IU2=,电动机线圈消耗的功率为I2R,故选项B、C错误. 常见变压器原理及示例分析 1.自耦变压器(如家用调压变压器),铁芯上只有一个线圈,可升压,也可降压.如图14甲、乙所示. 图14 2.互感器,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比较如下:
图15 A.380 V和5.3 A B.380 V和9.1 A C.240 V和5.3 A D.240 V和9.1 A 答案 B 解析 对理想变压器有U2=U1=380 V,由P2=I2U2得I2== A≈5.3 A.依据=得I1=I2=×5.3 A≈9.1 A,故只有选项B正确.
图16 A.甲电表是电压表,乙电表是电流表 B.甲电表是电流表,乙电表是电压表 C.图示高压输送电路输电线的总电阻是11 Ω D.图示高压输送电路输入的总功率为440 kW 答案 BD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串联在电路中是电流表,乙并联在电路中是电压表,所以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B正确,A错误;输电线只占部分电压,故不能求解电阻,故C错误;甲互感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00,乙互感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00∶1,由电压表的示数为11 V,得原线圈的电压为2 200 V,由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得原线圈的电流为200 A,所以电线输送功率是P=UI=2 200×200 W=4.4×105 W,故D正确.
图17 A.当R3不变,滑动触头P顺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B.当R3不变,滑动触头P逆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C.当P不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D.当P不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大 答案 A 解析 当R3不变,P顺时针转动时,nMN减小,由= ,知UMN减小,则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均减小,A项正确,同理知B项错误;当P不动时,匝数nMN不变,输出电压UMN不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上滑动,R3阻值变大,根据串反并同,得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C项错误,同理知D项也错误. 题组1 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和动态分析 1.如图1甲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给一个小灯泡供电.当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额定功率为10 W的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已知灯泡的电阻为40 Ω,图中电压表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 πt(V) B.电压表的示数为220 V 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1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10 W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ω==100π rad/s,则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 100πt(V),A错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10 W,由P=可得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20 V ,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20 V,B错误.根据变压器变压比公式U1∶U2=n1∶n2,可得==,C正确.根据额定功率为10 W的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D错误. 2.如图2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小灯泡L供电,如果将原、副线圈减少相同匝数,其他条件不变,则( ) 图2 A.小灯泡变亮 B.小灯泡变暗 C.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变 D.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 答案 B 解析 原、副线圈减少相同的匝数n后,有=,可以得出,-=<0,则说明的比值较大,由==知,选项C、D错误;由=和=知,U2′<U2,再由P=知,小灯泡变暗,选项A错误,B正确. 3.(多选)如图3所示,T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A1、A2为理想交流电流表,V1、V2为理想交流电压表,R1、R2为定值电阻,R3为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原线圈两端电压u=220sin 314t 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当光照增强时,电压表V1示数为44 V保持不变 B.当光照增强时,电压表V2示数增大 C.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方向每秒变化100次 D.当光照增强时,电流表A1、A2示数同时变大 答案 CD 解析 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0 V,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所以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为44 V,电压表V1示数为44 V保持不变,与电阻的变化无关,所以A错误;当光照增强时,R3的电阻减小,总的电阻减小,所以电路的总电流要变大,R1的电压变大,副线圈的总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2示数变小,所以B错误;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 s,所以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方向每秒变化100次,所以C正确;当光照增强时,R3的电阻减小,总的电阻减小,所以电路的总电流要变大,因此A1、A2的示数都要变大,故D正确. 题组2 远距离输电的问题 4.(多选)如图4为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发电机通过升压变压器T1和降压变压器T2向用户供电.已知输电线的总电阻R=10 Ω,降压变压器T2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副线圈与纯电阻用电器组成闭合电路,用电器电阻R0=11 Ω.若T1、T2均为理想变压器,T2的副线圈两端电压表达式为u=220sin 100π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发电机中的电流变化频率为100 Hz B.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有效值为20 A C.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4 650 W D.当用电器的电阻R0减小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 答案 BC 解析 交变电流经过变压器,频率不变,则交变电流的频率f== Hz=50 Hz,故A错误.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有效值I== A=20 A,故B正确.根据=得,输电线上的电流I3=20× A=5 A,则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P损=IR=25×10 W=250 W,降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P3=U4I4=220×20 W=4 400 W,则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P3+P损=4 400 W+250 W=4 650 W,故C正确.当用电器的电阻R0减小时,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流增大,则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变大,根据P=UI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增大,故D错误. 5.图5甲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00,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0∶1,远距离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0 Ω.若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如图乙所示,输入功率为750 kW.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图5 A.用户端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 B.输电线中的电流为30 A C.用户端电压为250 V D.输电线路损耗功率为180 kW 答案 B 6.某村在距村庄较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发电机输出功率为9 kW,输出电压为500 V,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 Ω,允许线路损耗的功率为输出功率的4%. (1)当村民和村办小企业需要220 V电压时,求所用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各为多少?(不计变压器的损耗) (2)若不用变压器而由发电机直接输送,则村民和村办小企业得到的电压和功率各是多少? 答案 (1)1∶3 72∶11 (2)320 V 5 760 W 解析 (1)建立如图甲所示的远距离输电模型 由线路损耗的功率P线=IR线和P线=4%P出可得I线=6 A 又P出=U2I线,所以U2=1 500 V 则U3=U2-I线R线=1 440 V 由理想变压器规律可得==,== 所以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是1∶3和72∶11. (2)若不用变压器而由发电机直接输送(模型如图乙所示).由P出=UI线′可得I线′=18 A 所以线路损耗的功率P线′=I线′2R线=182×10 W=3 240 W 用户得到的电压U用户=U-I线′R线=(500-18×10) V=320 V 用户得到的功率P用户=P出-P线′=(9 000-3 240) W=5 760 W. 7.某河的水流量为4 m3/s,水流下落的高度差为5 m.现在利用河水来发电,设所用发电机的总效率为50%. (1)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2)设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350 V,在输送途中输电线的电阻为4 Ω,损耗的功率为输出功率的5%,问在用户需用电压为220 V时,所用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为多少?(g=9.8 m/s2) 答案 (1)9.8×104 W (2) 解析 (1)水推动发电机叶轮的功率P=,又m=ρV 所以P=,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出=50%P 解得P出=50%×1.0×103×4×9.8×5 W=9.8×104 W. (2)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P损=5%P出=5%×9.8×104 W=4.9×103 W 又P损=I2r 所以输电线中的电流I= = A=35 A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可知,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U2== V=2.8×103 V 所以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因为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U1′=2.8×103 V-35×4 V=2.66×103 V 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2′=220 V 所以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题组3 变压器与交变电路的综合问题 8.(多选)如图6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1∶n2=22∶1,原线圈接在电压的有效值为U0=220 V的正弦式交流电源上,副线圈连接理想电压表V、交流电流表A、理想二极管D和电容器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6 A.电压表的示数为10 V B.电容器不断地充电和放电,所带电荷量不断变化 C.稳定后电流表的读数为零 D.稳定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始终为10 V 答案 ACD 解析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可知,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0 V,A项正确;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故电容器在周期内被充电达到最大值10 V,稳定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B项错误、D项正确;稳定后,无电流通过二极管,电流表读数为零,C项正确. 9.(多选)如图7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副线圈通过电阻为R的导线与热水器、抽油烟机连接.已知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副线圈上的电压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现闭合开关S接通抽油烟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热水器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 100πt V B.电压表示数为2 200 V C.电流表示数变大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答案 BCD 解析 图乙为副线圈上电压变化规律,而热水器上的电压要小于副线圈上的电压,选项A错误;由交变电流规律可知,副线圈上的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由变压器变压关系可知,原线圈电压为2 200 V,选项B正确;闭合开关,副线圈输出功率增大,则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因此电流表示数增大,选项C、D正确. 10.(多选)如图8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 图8 A.Uab∶Ucd=n1∶n2 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cd越大 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 答案 BD 解析 设副线圈两端电压为U2,则有=,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根据有效值定义可知×=T,则Ucd=,故选项A错误;增大负载电阻,则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减小,输入功率也减小,由P1=UabI1可知,电流表读数减小,选项B正确;cd间的电压Ucd与R大小无关,选项C错误;将二极管短路,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为原来的2倍,由P2=P1=UabI1可知,电流表的读数变为原来的2倍,选项D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