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网--轻松搞定高中物理!

学习物理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考备考 > 一轮复习 >

一轮复习07 第七章 恒定电流 实验六

时间:2021-06-03 00:2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实验六 决定电阻的因素 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 . 构造: 如图 1 所示, B 为固定刻度, E 为可动刻度. 图 1 2 . 原理: 测微螺杆 F 与固定刻度 B 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 0.5 mm ,即旋钮 D 每旋转一周, F 前进或后退 0.5 mm ,而可

实验六 决定电阻的因素

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1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

2

二、游标卡尺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

3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

刻度格数(分度)

刻度总长度

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

精确度(可精确到)

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

49 mm

0.02 mm

0.02 mm

 

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1实验原理(如图4所示)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x,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4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xld值,代入公式RρS=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选择

(1)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R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x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2)临界值计算法

Rx<时,用电流表接法;

Rx>时,用电流表接法.

(3)实验试探法:按图5接好电路,让电压表的一根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接法.

5

2注意事项

(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3误差分析

(1)若为内接法,电流表分压.

(2)若为外接法,电压表分流.

(3)长度和直径的测量.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1 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

(1)用游标为20 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6甲,由图可知其长度为L________mm

6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由图可知其直径D________mm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R,表盘的示数如图7,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

7

(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待测圆柱体电阻R

电流表A1(量程04 mA,内阻约50 Ω)

电流表A2(量程030 mA,内阻约30 Ω)

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约10 kΩ)

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约25 k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4 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 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 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 A)

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电路,请指出3处不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答案 (1)50.15 (2)4.700 (3)120 (4)电流表应选A2 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解析 (1)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50 mm,游标尺上第3个刻度游标读数为0.05×3 mm0.1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50 mm0.15 mm50.15 mm

(2)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4.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0.0 mm0.20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4.5 mm0.200 mm4.700 mm.

(3)该电阻的阻值约为12.0×10 Ω120 Ω.

(4)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max×1 000 mA33 mA,所以电流表应选A2;由于要求测得多组数据,所以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应选择阻值小的变阻器R1;由于,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

1.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 Ω·m,再利用图9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9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9 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 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

定值电阻:R03 Ω

电源:电动势6 V,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R1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ab)

(2)在实物图10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9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10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9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R2 a

(2)如图所示

(3)2.30(2.292.31均正确) (4)94(9395均正确)

解析 (1)因控制电路是限流式接法,而测量电路总电阻在3 Ω以上,为使测量电路有较大的调节范围,滑动变阻器应选用总阻值较大的R2.为了保证开关闭合时电路的安全,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即开关闭合前滑片应置于a端.

(2)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

(3)由于电压表量程为03 V,分度值为0.1 V,故读数为2.30 V.

(4)测量电路的总阻值R0Rx4.60 Ω,则Rx1.60 Ω,由Rρ可知,l m94 m.

2.在研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11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12中的________()

12

(3)1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13          图14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1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 Ω·m                              B1×103 Ω·m

C1×106 Ω·m                              D1×108 Ω·m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答案 (1)0.397(0.3950.399均可) (2)甲 (3)如图甲 (4)如图乙 4.5(4.34.7均可) (5)C (6)CD

 

甲          乙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mm0.01 mm×39.70.397 mm(0.3950.399 mm之间均正确)

(2)考虑到实验测量数据中电压表示数从0.10 V开始,非常小,应考虑使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故采用的是图甲的电路设计方案.

(3)连图时注意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极.

(4)将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标出来后,画出一条直线,舍去第6次实验数据点,让直线过坐标原点,计算出图线斜率为4.5(4.34.7之间均正确),即为金属丝的阻值.

(5)根据电阻定律Rxρρ,代入数据计算得到电阻率ρ1×106 Ω·mC对.

(6)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A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错;由于该实验原理未考虑电表内阻造成的误差,因此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于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C对;通过UI图象处理数据时已经直观地舍去了第6次实验数据,且多次测量后画直线的目的就是取平均值,因此用UI图象处理数据更好地减小了偶然误差,D对.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电阻测量的六种方法

1伏安法

电路图

特点:大内小外(内接法测量值偏大,测大电阻时应用内接法测量,测小电阻时应采用外接法测量)

2安安法

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做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图15甲所示,当两电流表所能测得的最大电压接近时,如果已知的内阻R1,则可测得的内阻R2.

(2)如图乙所示,当两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A2UA1时,如果已知的内阻R1串联一定值电阻R0后,同样可测得的电阻R2.

15

3伏伏法

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做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

(1)如图16甲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的内阻R1,则可测出的内阻R2R1.

(2)如图乙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V1IV2时,若已知的内阻R1并联一定值电阻R0后,同样可得的内阻R2.

16

4等效法测电阻

如图17所示,先让待测电阻与一电流表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定的电源上,读出电流表示数I;然后将电阻箱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则电阻箱的读数即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

17

5比较法测电阻

如图18所示,读得电阻箱R1的阻值及的示数I1I2,可得Rx.

如果考虑电流表内阻的影响,则I1(RxRA1)I2(R1RA2)

18

6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

电路图如图19所示

19

实验步骤:

(1)断开S2,闭合S1,调节R0,使的示数满偏为Ig

(2)保持R0不变,闭合S2,调节电阻箱R,使的示数为;

(3)由上可得RAR.

2 要测量某种合金的电阻率.

(1)若合金丝长度为L,直径为D,阻值为R,则其电阻率ρ________.用螺旋测微器测合金丝的直径如图20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2)图乙是测量合金丝阻值的原理图,S2是单刀双掷开关.根据原理图在图丙中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20

(3)闭合S1,当S2处于位置a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11.35 VI10.30 A;当S2处于位置b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20.92 VI20.32 A.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判断,当S2处于位置________(选填ab)时,测量相对准确,测量值Rx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0.650 (2)如图所示 (3)b 2.9

解析 (1)金属丝电阻:Rρρ,则电阻率:ρ

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0.5 mm15.0×0.01 mm0.650 mm

(3)根据0.32,而0.07,可知,电压表分流较大,因此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即S2处于位置b时,测量相对准确,根据欧姆定律,则有Rx Ω2.9 Ω.

3 (2016·江苏·10)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 ΩR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

21

(1)有以下两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________

A.量程0100 mA,内阻约2 Ω

B.量程00.6 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 Ω调节至10.0 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将旋钮a0旋转至1

将旋钮b9旋转至0

将旋钮c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R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t()

20.0

40.0

60.0

80.0

100.0

阻值R(Ω)

9.6

10.4

11.1

12.1

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2方格纸上作出Rt图线.

22

由图线求得Rt的变化关系为R________Ω.

答案 (1)A (2)①②③(①③②) (3)见解析图

004t8.8

解析 (1)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5 V,金属电阻的阻值约为10 Ω,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的为10 Ω,电流在0.0750.15 A,则电流一般在0.1 A以内调整,为使电流读数更准确,应选用量程0100 mA的电流表.

(2)调节电阻箱时按照先调大再调小的原则,旋转各旋钮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①③②)

(3)Rt图象如图所示

Rt图象知,R0.04t8.8 Ω.

3.某同学利用图23(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

23

实验步骤如下:

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

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R1R2)

(2)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

(3)实验步骤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100 μA  B250 μA  C500 μA  D1 mA

答案 (1)R1 (2)见解析图 (3)2 520 (4)D

解析 (1)本实验测电压表的内阻,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变化不大,则接入电阻箱后电路的总电阻变化不大,故需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较小,故选R1可减小实验误差.

(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连接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3)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两端电压分别为2.00 V0.50 V,则RV4R2 520 Ω.

(4)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g A1 mA,故选项D正确.

4(2016·浙江理综·2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24甲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乙中的R1,其阻值约为5 Ω.

24

(1)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连接________(ab)、导线连接________(c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U/V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I/A

0.09

0.19

0.27

0.35

0.44

0.53

 

(3)已知图乙中R2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的边长是R1的,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______(填选项)

A连接a连接c  B连接a连接d

C连接b连接c  D连接b连接d

答案 (1)a d (2)见解析图 4.6(4.44.7均可) (3)B

解析 (1)因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R1的阻值,则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而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故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连接a,导线连接d

(2)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如图所示,则R1 Ω4.5 Ω

(3)R1的边长为l,厚度为h,电阻率为ρ,根据电阻定律,得R1ρR2ρR1,要测R2的阻值,与测量R1一样,最优的连线应连接a连接d,选项B正确.

5.用以下器材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

A.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200 Ω

B.电源E:电动势为3.0 V,内阻可忽略不计;

C.电流表A1:量程为010 mA,内电阻r120 Ω

D.电流表A2:量程为020 mA,内电阻约为r28 Ω

E.定值电阻R0:阻值R080 Ω

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 Ω

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0 Ω

H.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电阻Rx,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实验电路图(如图25),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25

(2)滑动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_;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________端;(ab)

(3)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Rx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

答案 (1)乙 (2)R1 b (3)

解析 (1)所给的三个电路图中,乙图可明确确定两支路的电流值和含有电流表的支路的电阻值,由此可确定待测阻值.故乙图正确.

(2)因乙图为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则应用小阻值的变阻器.故应选R1,闭合开关前要让测量电路电压由小变大,故滑片P应置于b端.

(3)由并联电路特点:Rx(I2I1)(R0r1)I1得:Rx.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