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网--轻松搞定高中物理!

学习物理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考备考 > 一轮复习 >

一轮复习05 第五章 机械能 第3讲

时间:2021-06-03 00:1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第 3 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其表达式 力做功 能的变化 定量关系 合力的功 动能变化 W = E k2 - E k1 = Δ E k 重力的功 重力势能变化 (1)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 减少 (2)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 增加

3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其表达式

力做功

能的变化

定量关系

合力的功

动能变化

WEk2Ek1ΔEk

重力的功

重力势能变化

(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3)WG=-ΔEpEp1Ep2

弹簧弹力的功

弹性势能变化

(1)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2)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3)WF=-ΔEpEp1Ep2

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

机械能不变化

机械能守恒ΔE0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

机械能变化

(1)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

(2)其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

(3)W其他ΔE

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的总功

机械能减少

内能增加

(1)作用于系统的一对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系统内能增加

(2)摩擦生热QFf·x相对

 

深度思考 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能改变系统的机械能吗?

答案 不能,因做功代数和为零.

二、两种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

  类型

比较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不同点

能量的转化方面

只有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1)将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此部分能量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一对摩擦力的总功方面

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

相同点

正功、负功、不做功方面

两种摩擦力对物体均可以做正功,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三、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ΔEΔE增.

3基本思路

(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1.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摆球机械能守恒.( × )

(2)总能量守恒,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3)能量正在消失.( × )

(4)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 )


2.如图1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形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B的运动过程中(  )

1

A.重力做功2mgR

B.机械能减少mgR

C.合外力做功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mgR

答案 D

3.如图2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B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向上缓慢拉起,第一阶段拉力做功为W1时,弹簧变为原长;第二阶段拉力再做功W2时,B刚要离开地面.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

2

A.两个阶段拉力做的功相等

B.拉力做的总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C.第一阶段,拉力做的功大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D.第二阶段,拉力做的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答案 B

4(多选)如图3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物体.物体在A处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手托住物体使它从A处缓慢下降,到达B处时,手和物体自然分开.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手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W.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3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一定大于W

B.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一定小于W

C.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量为W

D.若将物体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物体到达B处时的动能为W

答案 AD

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此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mghΔEpW,所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一定大于W,不能确定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与W的大小关系,故A正确,B错误;支持力对物体做负功,所以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W,所以C错误;若将物体从A处由静止释放,从AB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EkmghWmghΔEpW,所以D正确.

命题点一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在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1)若只涉及动能的变化用动能定理.

(2)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3)只涉及机械能变化,用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之外的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4)只涉及电势能的变化,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1 (多选)(2015·江苏单科·9)如图4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环(  )

4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mv2

C.在C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v2mgh

D.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

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

答案 BD

解析 由题意知,圆环从AC先加速后减速,到达B处的加速度减小为零,故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根据能量守恒,从ACmghWfEp,从CAmv2EpmghWf,联立解得:Wfmv2Epmghmv2,所以B正确,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从AB的过程有mvΔEpWfmghBA的过程有mvB2ΔEpmghWf,比较两式得vB>vB,所以D正确.

1(多选)如图5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  )

5

A.两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

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

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 CD

解析 两滑块释放后,M下滑、m上滑,摩擦力对M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选项A错误,D正确.除重力对滑块M做正功外,还有摩擦力和绳的拉力对滑块M做负功,选项B错误.绳的拉力对滑块m做正功,滑块m机械能增加,且增加的机械能等于拉力做的功,选项C正确.

2(多选)如图6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

6

A.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μmga

B.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μmga

C.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Wμ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答案 BC

命题点二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1.静摩擦力做功时,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不会转化为内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相互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将产生两种可能效果:

(1)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2)有一部分机械能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转移,另外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2 如图7所示,质量为m1 kg的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的末端B与水平传送带相接(滑块经过此位置滑上传送带时无能量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3 m/s,长为l1.4 m;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到传送带右端C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g10 m/s2.求:

7

(1)水平作用力F的大小;

(2)滑块下滑的高度;

(3)若滑块滑上传送带时速度大于3 m/s,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 (1) N (2)0.1 m0.8 m (3)0.5 J

解析 (1)滑块受到水平力F、重力mg和支持力FN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力Fmgtan θF N.

(2)设滑块从高为h处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

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mghmv2

v

若滑块冲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则滑块在传送带上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运动;

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lmvmv2

hμl,代入数据解得h0.1 m

若滑块冲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则滑块由于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

μmglmvmv2

hμl

代入数据解得h0.8 m.

(3)设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则t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v0tmghmv2v0vatμmgma

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Δxlx

相对滑动生成的热量Qμmg·Δx

代入数据解得Q0.5 J.

摩擦力做功的分析方法

1.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计算做功时都是用力与对地位移的乘积.

2.摩擦生热的计算:公式QFf·x相对x相对为两接触物体间的相对位移,若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往复运动时,则x相对为总的相对路程.

3.如图8所示,某工厂用传送带向高处运送物体,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第一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匀速运动到传送带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A.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

B.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C.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D.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量大于全过程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 C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知,其在两个阶段所受摩擦力方向都沿斜面向上,与其运动方向相同,摩擦力对物体都做正功,A错误;由动能定理知,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B错误;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D错误;设第一阶段运动时间为t,传送带速度为v,对物体:x1t,对传送带:x1v·t,摩擦产生的热QFfx相对Ff(x1x1)Ff·t,机械能增加量ΔEFf·x1Ff·t,所以QΔEC正确.

4(多选)如图9所示,一块长木块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F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9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B动能的增量

BB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

CA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答案 BD

解析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A的摩擦力,对A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B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B正确.AB的摩擦力与BA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B上滑动,AB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等,C错误.对B应用动能定理WFWfΔEkBWFΔEkBWf,即外力F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正确.由上述讨论知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的动能的增量(等于B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错误.

命题点三 能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3 如图10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θ30°,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C点.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物体AB,滑轮右侧绳子与斜面平行,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初始时物体AC点的距离为L.现给AB一初速度v0>,使A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B向上运动,物体A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能弹到C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求:

10

(1)物体A向下运动刚到C点时的速度;

(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答案 (1) (2)- (3)

解析 (1)A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f2μmgcos θ

物体A从初始位置向下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有

2mgLsin θ×3mv×3mv2mgLFfL

解得v

(2)从物体A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能弹到C点的整个过程中,对AB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Ff·2x0×3mv2

解得x

(3)弹簧从压缩到最短到恰好能弹到C点的过程中,对AB组成的系统根据功能关系有

Epmgx2mgxsin θFfx

所以EpFfx.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分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量[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2.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小,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和增加的能量ΔE的表达式.

3.列出能量守恒关系:ΔEΔE增.

5.如图11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斜面底端以平行于斜面的初速度v0冲上固定斜面,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斜面倾角为α,斜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tan 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斜面底端为零势能面,则能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机械能E、动能Ek、势能Ep与上升高度h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11

答案 D

解析 重力势能的变化仅仅与重力做功有关,随着上升高度h的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选项A错误;机械能的变化仅与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有关,上滑过程中有-FfEE0,即EE0Ff;下滑过程中有-FfEE0,即EE02FfFf,故上滑和下滑过程中Eh图线均为直线,选项B错误;动能的变化与合外力做功有关,上滑过程中有-mghhEkEk0,即EkEk0(mg)h,下滑过程中有-mghFfEkEk0,即EkEk02Ff(mg)h,故Ekh图线为直线,但下滑过程斜率小,选项C错误,D正确.

6.如图1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16 N/m的轻质弹簧相连,A放在水平地面上,BC两物体通过细线绕过轻质定滑轮相连,C放在倾角α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手拿住C,使细线刚好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ab段的细线竖直、cd段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B的质量均为m0.2 kg,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

处于静止状态.释放C后它沿斜面下滑,A刚离开地面时,B获得最大速度,求:

12

(1)从释放C到物体A刚离开地面时,物体C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2)物体C的质量;

(3)释放CA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对物体C做的功.

答案 (1)0.25 m (2)0.8 kg (3)0.6 J

解析 (1)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B,得

kxBmg

设物体A刚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A,得

kxAmg

当物体A刚离开地面时,物体C沿斜面下滑的距离为hxAxB

①②③解得h0.25 m

(2)物体A刚离开地面时,物体B获得最大速度vm,加速度为零,设C的质量为M,对B

FTmgkxA0

CMgsin αFT0

②⑤⑥解得M4m0.8 kg

(3)由于xAxB,物体B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为零,且BC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由能量守恒有Mghsin αmgh(mM)v

解得vm1 m/s

C由动能定理可得Mghsin αWTMv

解得WT=-0.6 J.

题组1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将小球拉至A点,弹簧恰好无形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当小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与A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B点时,速度大小为v.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等于mgh

B.小球由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mv2

C.小球由A点到B点克服弹力做功为mgh

D.小球到达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mv2

答案 D

解析 小球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由原长到发生伸长的形变,小球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A项错误;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增加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和,B项错误;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等于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与动能增加量之差,D项正确;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等于小球克服弹力所做的功,C项错误.

2

2(多选)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由底端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其加速度大小为g.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

A.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B.动能减少了mgh

C.动能减少了

D.机械能损失了

答案 AC

解析 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选项A正确;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则可知动能减少量为ΔEkmamgh,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机械能的损失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因为mgsin 30°Ffmaag,所以Ffmg,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fmgmgh,选项D错误.

3.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导轨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在车上由图3中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在小球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绳对球的拉力不做功

B.球克服绳拉力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机械能

C.绳对车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重力势能

D.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球增加的动能

答案 B

解析 小球下摆的过程中,小车的机械能增加,小球的机械能减少,球克服绳拉力做的功等于减少的机械能,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绳对车做的功等于球减少的机械能,选项C错误;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球增加的动能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之和,选项D错误.

4.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4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m=,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

滑块从B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答案 (1)3mg (2)  L

解析 (1)滑块滑到B点时对小车压力最大,从AB机械能守恒

mgRmv

滑块在B点处,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Nmgm

解得N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N3mg

(2)滑块下滑到达B点时,小车速度最大.由机械能守恒mgRMvm(2vm)2

解得vm

设滑块运动到C点时,小车速度大小为vC

由功能关系mgRμmgLMvm(2vC)2

设滑块从BC过程中,小车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

由运动学规律vv=-2as

解得sL.

题组2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5.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匀速运动,某时刻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大小也是v、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冲上传送带,最后小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在小物块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W,小物块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W0Qmv2                        BW0Q2mv2

CW=,Qmv2                    DWmv2Q2mv2

答案 B

解析 对小物块,由动能定理有Wmv2mv20,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路程x相对,这段时间内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μmg·x相对2mv2,选项B正确.

6(多选)如图5,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f,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5

A.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Ls)

B.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fs

C.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f(Ls)

D.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fs

答案 BC

解析 对物块分析,物块相对于地的位移为Ls,根据动能定理得(FFf)(Ls)mv20,则知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f)(Ls),故A错误;对小车分析,小车对地的位移为s,根据动能定理得FfsMv20,则知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Ffs,故B正确;物块相对于地的位移大小为Ls,则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f(Ls),故C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得,外力F做的功转化为小车和物块的机械能和摩擦产生的内能,则有F(Ls)ΔEQ,则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ΔEF(Ls)FfL,故D错误.

7.如图6所示,一物体质量m2 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 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 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 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AD3 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10 m/s2sin 37°0.6,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m.

6

答案 (1)0.52 (2)24.4 J

解析 (1)最后的D点与开始的位置A点比较:

动能减少ΔEkmv9 J.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Dsin 37°36 J.

机械能减少ΔEΔEkΔEp45 J

机械能的减少量全部用来克服摩擦力做功,即

WfFfl45 J,而路程l5.4 m,则Ff8.33 N.

Ffμmgcos 37°,所以μ0.52.

(2)AC的过程:动能减少ΔEkmv9 J.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Csin 37°50.4 J.

机械能的减少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

WfFflACμmgcos 37°·lAC35 J.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EpmΔEkΔEpWf24.4 J.

题组3 能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8.如图7为某飞船先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然后在A点变轨进入返回地球的椭圆轨道运动,已知飞船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椭圆轨道的近地点B离地心的距离为kr(k1),引力常量为G,飞船的质量为m,求:

7

(1)地球的质量及飞船在轨道上的线速度大小;

(2)若规定两质点相距无限远时引力势能为零,则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的引力势能Ep=-,式中G为引力常量.求飞船在A点变轨时发动机对飞船做的功.

答案 (1)  (2)

解析 (1)飞船在轨道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Gmr()2

求得地球的质量M

在轨道上的线速度大小为v.

(2)设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远地点速度为v1,在近地点的速度为v2,则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有rv1krv2

根据能量守恒有

mvGmvG

求得v1

因此飞船在A点变轨时,根据动能定理,发动机对飞船做的功为Wmvmv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