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网--轻松搞定高中物理!

学习物理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考备考 > 历年真题 >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Ⅰ)

时间:2021-06-03 00:3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绝密★启用前 绝密 ★ 启用前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 I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 物理)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 126 分) 二、 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 ~ 18 题只
绝密★启用前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选择题 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1

1

32

4

2

130

9

3

298

16

4

526

25

5

824

36

6

1 192

49

7

1 600

64

8

2 104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C

【解析】伽利略对一个简单的加速度运动有两种猜测:一是物体的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另一个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比较倾向后者,然后从数学上推理得出,如果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则其位移将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初速度为零时)。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自己的后一个想法。正确选项C

15如图,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bbc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A      B     C   D

【答案】B

【解析】b处的合场强为零可知圆盘在此处产生的场强与点电荷q在此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db关于圆盘对称,因此圆盘在d处产生的场强与在b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B

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2d/5处返回

【答案】D

【解析】第一个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并且板间距减为原来的时,场强将由E变为,设粒子在距上极板x的位置返回,则在此处时速度为零,由动能定理可知: 。两式联立可得。正确选项D

17.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MN,其中abac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在导体棒MN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由于其连入电路部分长度随时间线性增加,从而其电动势随时间线性增加。又由电阻定律可知,构成回路的三角形周长随时间线性增加,则其总电阻随时间线性增加。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应恒定不变。正确选项A

18.如图,半径为R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的距离为R/2。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60°,则例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A           B         C         D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则其运动轨迹所对的圆心角NCM也为。在三角形OHM中,,所以用HOM。由角边角定理可知,三角形OMN与三角形CMN全等,即圆周运动半径与磁场区域圆半径相等。由可知。正确选项B

19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1 a车追上b

B.    在时刻 t2 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t1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t1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答案】BC

【解析】时刻之前,ba的后面,而在此时间b追上aA错。在x-t图中,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其中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可知BC正确。正确选项BC

202012618,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BC

【解析】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其轨道半径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失重并不是物体不受重力,而是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撑物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D错误。在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第一宇宙速度是其最大的环绕速度,A错误。正确选项BC

212012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答案】AC

【解析】过(0,70)和(3.0,0)的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的三角形面积可替代曲线下的面积,其面积值为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A正确。在0.4s2.5s时间内,飞机近似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合力不变,阻拦索对飞机的合力不变,但由于阻拦索之间的夹角在小,因此阻拦索中的力在变小,B错误。由在0.4s2.5s时间内直线斜率可知飞机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会超过2.5gC正确。阻拦索对飞机的合力不变,但飞机的速度在减小,因此阻拦索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减小,D错误。正确选项AC

II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7分)

(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ΔtB,求出加速度a

多次重复步骤,求a的平均值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

回答下列为题:

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ΔtB表示为a=____________

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_____

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⑴0.960  ⑵   ⑶  ⑷系统误差

【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0.9cm+12×0.05mm=0.960cm

(2)由于,由运动学公式知,联立解得: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联立解得

(4)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23.8分)

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

电压表:量程5V,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kΩ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l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    ,调零点。

将图(a)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     (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角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c)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kΩ________V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kΩ4.00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kΩ

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d)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V,电阻“×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kΩ

【答案】短接 ⑵1 ⑶15.0  3.60  ⑷12.0  ⑸9.00  15.0

【解析】(1) 欧姆表测电阻时,先选档;然后进行欧姆调零,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到欧姆表刻度的零位置;再测量、读数。

        (2) 对于多用电表欧姆档,其电流从黑表笔流出,从红表笔流入,而电压表则要求电流从“+”接线柱流入,因此红表笔应和“1端相连。

        (3)多用电表欧姆档的测量值等于表盘上读数乘以倍率,电阻“×1k”读第一排,读数为15.0×1k=15.0kΩ直流电压5V,最小分度为0.1V,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读数为3.60V

        (4)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多用电表的读数即为电压表的内阻。

        (5)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有: 。解得:E=9.00Vr=15.0 kΩ

24.(13分)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答案】

【解析】设B车的速度大小为v。如图,标记R在时刻t通过点Kll),此时AB的位置分别为HG。由运动学公式,H的纵坐标G的横坐标分别为

                       

                               

在开始运动时,RAB的距离之比为2:1,即

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RAB的距离之比都为2:1。因此,在时刻t

                          

由于相似于,有

                     

                   

③④⑤式得

                                   

                                    

联立①②⑥⑦式得

                 

25.(19分)

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答案】Q=CBLv 

【解析】(1)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

                             

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为Q,按定义有

                             

联立①②③式得

                           

2)设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v时经历的时间为t,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金属棒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方向沿导轨向上,大小为

                                 

设在时间间隔内流经金属棒的电荷量为,按定义有

                                   

也是平行板电容器极板在时间间隔内增加的电荷量,由式得

                              

式中,为金属棒的速度变化量,按定义有

                                     

金属棒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斜向上,大小为

                                    

式中,N是金属棒对于导轨的正压力的大小,有

                                

金属棒在时刻t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设其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式得

                       

式及题设可知,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T时刻金属棒的速度大小为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答案】BCE

【解析】由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关系分析知,分子力先增大,然后减小,再增大,A选项错误;分子从相距很远处开始运动,则r>r0时合力为引力,力和位移的夹角小于900,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大。r>r0时合力为斥力,力和位移的夹角大于900,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BC选项正确;由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关系知,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选项错误;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运动,只有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和动能之间相互转化,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E选项正确;

 ⑵9分)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opo/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i)恒温热源的温度T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答案】(i) T=7T0/5  (ii)Vx= V0/2

【解析】i与恒温热源接触后,在K未打开时,右活塞不动,两活塞下方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ii)由初始状态的力学平衡条件可知,左活塞质量比右活塞的大。打开K后,左活塞下降至某一位置,右活塞必须升至气缸顶,才能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气缸顶部与外界接触,底部与恒温热源接触,两部分气体各自经历等温过程,设左活塞上方气体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                            

           

联立③④式得     

其解为                                        

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34[物理——选修3-4]15分)

6分)如图,abc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6m。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s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t=6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

B.在t=5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

D.在4s<t<6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上运动

E.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一定向上运动

【答案】ACD

【解析】t=6,波传播的距离Δx=vt= 2×6m=12m,A选项正确; t=0时刻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s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所以T=4sC选项正确;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的时间t=3s+6/2s=6sB选项错误;t=4s时,质点C位于波谷,D项正确;由λ=vTλ=2×4m=8m=10m=,所以当质点d从最高点向下运动时,质点b从平衡位置向下运动,E选项错误。

9分)图示为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的示意图,玻璃丝长为L,折射率为nAB代表端面。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i)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AB上的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

(ii)求光线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藉的最长时间。

【答案】(i) sini≤ (ii)

【解析】(i)设光线在端面ABC点(如图)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有

                       

设该光线射向玻璃丝内壁D点的入射角为,为了使该光线可在此光导纤维中传播,应有

                          

式中是光线在玻璃丝内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它满足

                       

由几何关系得

                       

①②③④式得

                      

ii)光在玻璃丝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为

                              

光速在玻璃丝中轴线方向的分量为

                          

光线从玻璃丝端面AB传播到其另一端面所需时间为

                              

光线在玻璃丝中传播,在刚好发生全反射时,光线从端面AB传播到其另一面所需的时间最长,由②③⑥⑦⑧式得

                            

35[物理——选修3-5] 15分)

6分)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 。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答案】14  13

【解析】根据核反应过程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新核X的质子数为1+13-0=14,质量数为1+27-1=27,所以中子数=27-14=13

9分)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答案】

【解析】设在发生碰撞前的瞬间,木块A的速度大小为v;在碰撞后的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在碰撞过程中,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得

             

                     

式中,以碰撞前木块A的速度方向为正,由①②式得

                             

设碰撞后AB的运动的距离分别为,由动能定理得

                   

            

依题意有

                            

A的初速度大小为,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式,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