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 14.据报道,最近有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B 易
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 A 中
C. D.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AC 中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A.r B.1.5r C.2r D.2.5r
A. B. C. D.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C 难 A.v1 B.v2 C.v3 D.v4
A.Δn=1,13.22eV<E<13.32 eV B.Δn=2,13.22eV<E<13.32 eV C.Δn=1,12.75eV<E<13.06 eV D.Δn=2,12.75eV<E<13.06 eV 20.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V,b点的电势为24V,d点的电势为4V,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B易 A.4V B.8V C.12V D.24V
A. B.
C. D.
22.(17分)实验题 ⑴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Ⅰ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_____钮或_____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竖直位移或↑↓,衰减调节,Y增益 中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____钮置于____位置,然后调节___钮。 扫描范围,1k档,扫描微调 难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① P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 M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第二步中小球1落点 N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小球2落点 ②请写出此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球平抛飞行时间相同,水平位移之比等于平抛初速度之比。 ③三个落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 OP与小球质量无关,OM、ON与小球质量有关。 中
23.(15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⑴3m/s2 ⑵6.5m 中
24.(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求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y轴范围:0-2a;x轴范围: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