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全国Ⅱ理综(物理部分) 14.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易 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 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A.波长一定是4cm B.波的周期一定是4s 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 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
A.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B.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C.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D.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17.如图,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ABD 易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18.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 CD 易 A.λ1+λ2 B.λ1-λ2 C.
A.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0 B.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0 C.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0 D.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0 20.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BD 难 A.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 B.E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 C.Ek=W/2,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 D.Ek=W/2,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
A. B. C. D.
22.(17分) ⑴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⑵有一电流表A,量程为1mA,内阻rg约为100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 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S1和S2,将R调到最大;b.合上S1,调节R,使A满偏;c.合上S2,调节R1使A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的内阻rg=R1。试问: ①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______;为了使测量尽量准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_______;电源E应该选择_______。R0,甲,E2 ②认为内阻rg=R1,此结果与rg的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偏小 中
23.(16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24.(19分)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定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一个12C原子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 m=1.2u 中
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