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I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青海 西藏 甘肃 贵州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吉林 黑龙江 云南 辽宁 广西)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 第Ⅰ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答案】D
A.Ua> Uc,金属框中无电流 B.Ub >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 C. D. 【答案】C
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
【答案】B 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答案】BC 19.有两个运强磁场区域I和 II,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II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I中运动的电子相比,II中的电子 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I中的k倍 B.加速度的大小是I中的k倍 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I中的k倍 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I中的相等 【答案】AC 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A.8 B.10 C.15 D.18 【答案】BC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答案】BD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 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 = m/s2打点C点时物块的速度v=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答案】(1)3.25;1.79;(2)C 23.(9分) 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 (最大阻值为99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流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ʹ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v相比,Rʹv Rv (填“>”“=”或“<”),主要理由是 。 【答案】(1)见图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指针满偏;保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 (3) > 断开S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的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R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RʹV>RV. 24.(12分)
解:设带电粒子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B,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分速度不变,即: vBsin300=v0sin600 由此得
设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25.(20分)
(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解:(1)在0~2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2、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
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a1=3m/s2 ⑦ a2=1m/s2 ⑧ (2)在t1=2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v1=a1t1=6m/s ⑨ v2=a2t2=2m/s ⑩ t > 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ʹ1和aʹ2.此时A与B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 aʹ1=6m/s2 11 aʹ2= –2m/s2 12 即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 v2+aʹ2t2=0 13 联立101213式得 t2=1s 14 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 =12m<27m 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3后A离开B,则有
可得 t3=1s (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17 设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总,有 t总=t1+t2+t3=4s 18 (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答案】ACD
(i)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 (ii)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 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答案】(i)12.0cm;(ii)13.2cm
34.[物理——选修3-4](15分)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室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答案】ABD (2)(10分) 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方),P与O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s,振幅A=5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i)P、Q间的距离; (ii)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答案】(i)133cm;(ii)125cm
35.[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答案】ACD
(i)滑块a、b的质量之比; (ii)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答案】(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