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物理 [关键词] 物理科普/基本粒子 [文件] wlkp11.doc [标题] 寿命最短的基本粒子 [内容]
所谓基本粒子的寿命,就是指粒子从产生到衰变所经历的一段时间。 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基本粒子已有300多种。其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他都会分别通过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衰变成别的粒子。在这些会衰变的粒子中,绝大多数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但由于引起衰变的原因不同,不同粒子的寿命(通常指粒子静止时的平均寿命)也有巨大的差异。 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 -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他秒子。一亿分之一秒,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了的时间概念来讲,是不值一提的;但在微观世界里,它却不能忽视,相反倒是个不太小的数字。在大量能自动衰变的基本粒子中,能活上一亿分之一秒的算是相当长寿的。 再来看看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 -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e-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但要论寿命的最短,还轮不到它们! 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粒子、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e-28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