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网移动版

主页 > 教材同步 > 高二同步 >

第四章 第一节 光的折射-同步导学(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章 光

1节 光的折射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当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即反射光线OB。另一部分光进入第2种介质,并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即光线OC,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光线OC称为折射光线。

59wl243.TIF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n12,式中n12是比例常数。

3.光路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出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出射。

知识点二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这种介质的折射率.定义式:n.

2.意义: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折射率越大,光从真空射入到该介质时偏折越大.

3.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

知识点三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当光线AO1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1对应的出射光线O2B,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1O2和折射角θ2,再根据n=或n=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59wl249.TIF

2.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或圆规)、三角板、铅笔。

3.实验步骤

(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如图。

59wl250.TIF

(3)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

(4)在线段AO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至P2的像挡住P1的像。再在观察者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P1P2的像,记下P3P4的位置。

(5)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P4所在处作线段OBbb交于O,线段OB就代表了沿AO方向入射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

(6)连接OO,入射角θ1=∠AON,折射角θ2=∠OON,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7)用上述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分别为30°45°60°时的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填入表格中。

(8)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比值,最后求出在几次实验中所测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4.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图象法: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θ1sinθ2图象,由n=可知图象应为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

59wl251.TIF

(2)单位圆法:在不使用量角器的情况下,可以用单位圆法。

①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E点,交折射光线OOE点,过ENN的垂线EH,过ENN的垂线EH。如图所示。

59wl252.TIF

②由图中关系sinθ1=,sinθ2=,OEOER,则n==。只要用刻度尺测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5.误差分析

(1)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造成误差,故入射侧面、出射侧面所插两枚大头针间距应大一些,玻璃砖应宽一些。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误差,故入射角应适当大些,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6.注意事项

(1)实验中,玻璃砖在纸上位置不可移动。

(2)不能用手触摸玻璃砖光洁的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用。

(3)大头钉应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P1P2间、P3P4间的距离应大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4)实验中入射角不宜过小,否则会使测量误差大,也不宜过大,否则在bb一侧光线偏向玻璃砖侧边缘,不易观察到P1P2的像。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如何利用折射定律测定物体的折射率?

知识点四利用反射及折射测折射率

1.实验器材:一根标有刻度的毫米刻度尺、装满待测透明液体的圆柱形玻璃杯.

2.实验步骤:

S212.TIF

(1)将直尺AB紧挨着杯壁竖直插入杯中,如图所示,在刻度尺的对面观察液面,能同时看到刻度尺在液体中的部分和露出液面的部分;

(2)调整视线,直到眼睛从杯子的边缘D往下看时,刻度尺上端某刻度A经液面反射后形成的像与看到的刻度尺在液体中的某刻度B重合;

(3)读出OABC四处所对应的刻度值;

(4)量出玻璃杯的直径d

(5)根据几何关系可知:sin1==,sin2==,n==.


典例分析

一、光路的可逆性的应用

1 人站在距槽边DL1.2 m处,刚好能看到槽底B的位置,人眼距地面的高度为H1.6 m。槽中注满某透明液体时,人刚好能看到槽中央O点处。求液体的折射率及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91WLA9.TIF

解析 由题意作图如图所示,连接人眼与B点,延长CD作为法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θ2CDB。连接DO点,则入射角θ1CDO。这样由公式n,即可求出液体的折射率n和光在此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因为sinθ2sin∠CDB,又因为sinθ1,由sinθ2,得BDOCCD,代入得CDOC,所以sinθ1。故液体的折射率n≈1.71,光在液体中的速度为v≈1.75×108 m/s

59wl246.TIF

答案 1.71 1.75×108 m/s

归纳总结:折射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解决此类光路问题,关键是辨清三线、两角、一界面间的关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光路图。

(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注意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确定。

(3)利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求解。

(4)注意光路的可逆性的利用。

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

2  某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都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数据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bb不平行,如图,则(  )

59wl253.TIF

AP1P2P3P4两条直线平行

BP1P2P3P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

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解析 光线由aa进入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得n,光线由bb射出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得n。若aa′∥bb,则有θ3θ2,进而有θ1θ4,出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OA平行。若aabb不平行,则有θ3θ2,进而有θ1θ4,出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不平行,B正确,A错误。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时,只要实验方法正确,光路准确无误,结论必定是正确的,它不会受玻璃砖形状的影响,D正确,C错误。

答案 BD

归纳总结:测玻璃折射率问题的解题关键

用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原理是利用n求解,故关键是画出光路图,找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从而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其顺序可归纳为定光线,找角度,求折射率

自我检测

1.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射向空气与水的交界面MN,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和折射,下面各图中正确反映了这次反射和折射的是(  )

解析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C错误;对于水,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根据n,入射角相同时,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的折射角,A正确,D错误.

答案  A

2.如图所示,一细束红蓝复色光垂直于AB边射入直角三棱镜,在AC面上反射和折射分成两束细光束,其中一束细光束为单色光束.若用v1v2分别表示红、蓝光在三棱镜内的速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1<v2 单色光束为红色

Bv1<v2 单色光束为蓝色

Cv1>v2 单色光束为红色

Dv1>v2 单色光束为蓝色

解析  红光折射率小于蓝光折射率,由折射率公式n知红光在同种介质中的速度较大,即v1>v2;由全反射公式sin C知红光折射率小临界角大;所以蓝光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依然有折射现象,故C正确.

答案  C

3.一束光由空气射入某介质,当入射光线和界面的夹角为30°时,折射光线恰好与反射光线垂直,则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

A.                                            B

C.                                                         D

解析  当入射光线与界面间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i6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折射角r90°60°30°,故折射率为n,这束光在此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D正确.

答案  D

4.利用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某同学操作时将玻璃砖的界线aabb画好后误用另一块宽度稍窄的玻璃砖,如图所示,实验中除仍用原界线外,其他操作都正确,则玻璃折射率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

A.偏小                                    B.偏大

C.不影响结果                                           D.不能确定

解析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将玻璃砖向上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而实线是作图时所采用的光路图,可见,入射角没有变化,折射角的测量值偏大,则由n得,折射率测量值偏小,A正确.

答案  A

5.如图,△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角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60°.

解析  根据题述和题图可知折射角i60°入射角r30°由折射定律可得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由于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则光线在D点射出时的折射角大于60°.

答案   大于

6.如图所示,一块两对面平行的玻璃砖的厚度L30 cm,现测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若光线从上表面射入的入射角θ60°,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求:

(1)从下表面射出玻璃砖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侧移量d.

(2)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t.

解析  (1)如图:折射率n

α30°

根据几何关系dsin(θα)

解得d10 cm.

(2)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s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v

可求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t2×109 s.

答案  (1)10 cm (2)2×109 s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