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地第三册
时间:2021-06-02 22:52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次
第十一章 第3节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2课时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学习目标】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课前预习】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 由R=ρ得ρ=,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量得金属丝的直径,算出横截面积S。 3.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ρ=求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 1.直径测定 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电路连接 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长度测量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U、I测量 把上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最左端,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四、数据处理 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Rx=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x=。 五、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将原理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x=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像(UI图线)来求出。若采用图像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学习过程】 [例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甲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乙中的R1,其阻值约为5 Ω。 甲 乙 (1)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________(选填“a”或“b”)、导线②连接________(选填“c”或“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3)已知图乙中R2与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的边长是R1的,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______(填选项)。 A.①连接a,②连接c B.①连接a,②连接d C.①连接b,②连接c D.①连接b,②连接d [解析] (1)由于实验测量的是一个小电阻,故电流表应外接,因此导线①接a,由于采用分压电路,故导线②应接d。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R1的UI图线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即为电阻R1的大小,由图像可知,R1=4.6 Ω。 (3)设R1的边长为l,厚度为h,电阻率为ρ,根据电阻定律,得R1=ρ=,R2的阻值R2=ρ==R1,故测量R2的电路同测量R1的电路,故选项B正确。 [答案] (1)a d (2)作图见解析,4.6(4.4~4.7均可) (3)B
[变式训练1-1] (多选)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AC [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C操作错误。] [变式训练1-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甲 乙 (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测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用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压和电流时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 (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 m。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得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2.5 mm+43.5×0.01 mm=2.935 mm。 (2)因电压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1 V,所以应估读到0.01 V,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U=2.60 V;同理,电流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02 A,应估读到0.01 A,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0.52 A。 (3)根据R=ρ得:ρ==,又R=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ρ=4.2×10-5 Ω·m。 [答案] (1)2.935 (2)2.60 0.52 (3)4.2×10-5 |